<

国外产品快速迭代 国内企业加速成长

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生机盎然

2021-04-08   03●产业链   中国医药报  

近年来,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应用加速实施,强生、美敦力等国际巨头企业全力抢领这一市场。可以预见的是,骨科手术机器人赛道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发展呈现出多强角力的局势,布局骨科手术机器人赛道的国外公司有史赛克、强生、捷迈邦美、施乐辉、美敦力等。我国骨科手术机器人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产业化初期。近年来,国内多家企业布局机器人领域,如天智航、微创医疗、威高集团、罗森博特、三坛医疗等。综合医疗行业整体情况来看,个性化、精准化及微创化成为骨科手术主要发展方向。对于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而言,当下,手术机器人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及手术导航技术的融合应用成为研究热点。

□ 刘延臻

国外巨头积极布局

全球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群雄逐鹿”。2020年3月,捷迈邦美旗下的Medtech公司研发生产的手术机器人ROSA One登陆中国市场,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款获批上市的可同时应用于脑外科与脊柱外科手术的导航机器人。这款机器人由机器臂基座、摄像机基座、脚踏开关、导航工具及配件组成,用于脑外科和脊柱外科手术中定位手术器械。

施乐辉也不甘其后,2020年7月宣布其新一代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Cori在美国获批上市。据悉,Cori可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单室膝关节置换术。与该公司其他同类产品相比,Cori的工作效率更高,手术速度更快。Cori集成智能机器人平台、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等多个模块,可在开展人工膝关节植入术前为患者定制治疗计划。

在第三届进博会上,美敦力的全新Mazor X Stealth Edition脊柱外科手术定位与导航系统在中国首次公开展出,一经亮相即获得业界广泛关注。该系统整合了美敦力先进的算法、软件、机械臂、导航技术及手术工具,为脊柱外科医生提供涵盖术前规划与模拟、精确手术入路引导和实时可视化信息等环节的全流程支持,并支持常规开放手术、微创手术及复杂侧弯手术等多种脊柱外科手术类型,帮助医生实现更精准、安全、高效的手术。

史赛克的Mako关节手术机器人系统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9%,该公司开发的Mako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也已在我国展开临床应用。2020年12月,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使用Mako完成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全新生物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精准实现高难度的生物型假体置入。

今年1月,强生DePuy Synthes宣布,旗下骨科手术机器人产品VELYS获美国FDA批准上市,推动强生在骨科手术机器人赛道取得优势。VELYS能形成一整套解决方案,系统辅助医生评估膝关节的骨解剖和软组织包膜,协助规划最佳的假体植入位置,有助于骨科医生可视化操作和预测关节稳定性,并辅助医生执行手术计划。

国内企业迅速成长

2020年,国内全膝关节置换机器人领域频传佳讯。微创医疗研发的鸿鹄Skywalker骨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和天智航研发的骨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TiRobot Recon分别于5月和11月进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通道。

据介绍,TiRobot Recon可辅助外科医生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系统辅助医生完成基于患者解剖和运动学的个性化关节置换手术设计,以及膝关节假体安装需要的截骨定位。TiRobot Recon采用机器人引导截骨方案,无须开髓、打骨针、更换工具即可完成截骨定位,能大大提高截骨精度,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效率。目前国内尚无同类产品上市。

近年来,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企业飞速发展。2020年7月,天智航正式登陆科创板,科创板也迎来首个手术机器人企业。天智航是一家专注于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公司,发展至今已成为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的领军企业。该企业是国内首家获得骨科手术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全球第五家取得医疗机器人注册证的企业。

强强联手将促使企业取长补短,共同进步。2020年11月,天智航与强生携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签署战略合作计划,开设机器人手术技能培训班,成立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临床技术应用中心。同年12月,天智航、强生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建立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培训中心,普及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的先进技术、交流应用经验,从而惠及更多脊柱伤病患者。

创新生态加速形成

骨科手术机器人是手术机器人中发展较为成熟的一个分支领域。

骨科主要细分领域有创伤骨科、脊柱外科和关节外科。就应用场景而言,脊柱外科、关节外科领域的手术机器人发展较为成熟,而骨折复位机器人的研发难度较大,研发进展相对缓慢,全球范围内暂无进入临床应用的产品。目前,骨科手术机器人主要应用于脊柱外科和关节外科领域。

根据Persistence Market Research统计,2018年,全球骨科手术机器人公司营收大约为 10.37亿美元,骨科手术机器人新增装机量为700~1000台;同年,我国骨科手术机器人新增装机量为26台,不到全球新增总量的4%。2019年,全球骨科手术机器人公司实现营收11亿美元左右,骨科手术机器人新增装机量约为990台;同年,我国骨科手术机器人新增装机量约为110台(天智航产品占比约为76%),占全球新增总量的11.1%左右,占比与2018年相比有所提高。

由于骨科手术机器人单价高且未纳入医保,所以引入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医院以三甲医院和私立医院为主。以天智航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装机数据为例,在其覆盖的74家医疗机构中,有52家为三甲医院,占比超过70%。目前,我国骨科手术机器人发展仍处于市场导入阶段,医生接受度和市场渗透率提高空间大。

未来,骨科手术机器人将会变得更微创、更智能、更精准。5G通讯、3D打印、智能材料、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增强现实等新技术与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体系的融合,将不断促进机器人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迈进。

在产品与技术层面,骨科手术机器人相关技术会逐步精进,行业发展向好。2020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远程医学中心借助5G技术,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成功为距离百公里外的一名患者实施了远程操控脊柱微创手术。5G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延迟的特点,配合骨科手术机器人可很好地实现远程规划和远程操作。就行业整体而言,我国医疗机器人行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度过蹒跚学步的婴儿期,步入生机勃勃的少年期,产业雏形已现,但也存在很多变数。随着产业链上下游与配套环境的不断成熟和细分,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相比于体量庞大的骨科市场,目前骨科手术机器人所占份额不到1.5%,有着非常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手术机器人系统、医学影像学及假体制造技术等的进一步发展及结合,手术机器人系统将成为微创骨科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研究活跃,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研发水平持续提升,在与终端用户的沟通中不断优化产品,打造适应我国医生的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除了产品本身之外,国内多家企业还在致力构建以机器人为核心的完整手术解决方案。

手术机器人对整个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推动,不仅仅局限于器械本身带来的价值,它将推动行业从单点发展调整为基于科室或术式的整体式发展。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