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峥琳
随着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攀升,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进行抗肿瘤治疗,如化疗、放疗等。骨髓抑制是最常见的放疗、化疗毒副作用,临床上表现为白细胞减少症,此时病人的感染风险大大增加。骨髓抑制按照严重程度依次分为0~4度,其中3度及4度被视作重度骨髓抑制。
升白制剂是针对抗肿瘤化疗和放疗所引起的毒副作用、用于提升体内白细胞数的药物。升白制剂按照成分性质可分为生物制剂、化学制剂、中药制剂,前者是治疗重度骨髓抑制的必备药物,后两者常作为预防及轻度病症用药。升白生物制剂即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注射制剂,俗称“升白针”,它起效快但经济负担大,且约10%~30%的患者使用后会发生轻度至中度骨痛。G-CSF分为短效和长效两种类型,短效G-CSF的作用时间短,需每日注射,每2~3日抽血复查白细胞;长效G-CSF注射1次作用时间可持续2周,不用频繁地抽血化验血常规。化学、中药升白制剂常作为预防、轻度病症用药。升白化学制剂价格与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生物制剂,适合长期使用,利可君片是该领域的代表药物,市场份额超80%;中药升白制剂分为辅助型和治疗型,辅助型产品已有30余年历史,产品众多且同质化严重、价格低起效慢,治疗型产品近3年才上市,与前者相比疗效更加明确。
长效化替代趋势仍将继续
1990年前国内尚无“升白针”,恶性肿瘤患者因化疗所致的中性粒细胞缺乏主要依靠升白化学制剂与辅助型口服中药,但均只对2度以下骨髓抑制有效,死亡率高达60%。1993年,首个短效G-CSF进口产品进入国内,后陆续被国内30多家制药企业仿制,短效注射剂率先实现国产替代,进入了平缓期。治疗3度及以上的骨髓抑制要求极快速起效,因此必须采取升白生物制剂。但生物制剂单价高于中药制剂、化学制剂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因此,自生物制剂出现在升白制剂赛道后,化学、中药升白制剂作为轻度骨髓抑制的治疗用药与重度骨髓抑制的辅助用药,它们的销量并未受到大幅度影响。但升白制剂赛道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以销售额计算)还是被生物制剂占据,升白制剂行业的总规模变化也由生物制剂主导。
2017年前,升白生物制剂市场暂处于预热期。尽管长效注射剂津优力、新瑞白分别在2012年与2015年上市,但还是由于价格高昂且未进医保目录,并没有形成规模化销售,升白生物制剂中的长效G-CSF制剂应用比例仅约为1%;2017~2020年,升白生物制剂市场处于高速放量期。2017年,长效G-CSF正式进入国家医保乙类目录,药物可及性得到了进一步保证;2018年,长效G-CSF制剂应用比例已逾50%,带动升白制剂市场规模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2.57%;2021年起,由于长效G-CSF自2017年进入医保目录而放量的红利已大部分被释放,未来市场规模增速将大幅放缓。但升白制剂作为治疗化疗毒副作用所致症状的必需品,仍有发展空间。未来行业规模增速将在较小区间内浮动。
历史数据显示,我国G-CSF整体市场已呈长效化替代趋势。长效G-CSF市场占有率从2014年的1%逐年上升,2017年跃升至28.84%,至2018年已与短效G-CSF持平,目前约占70%的市场份额,短效G-CSF市场已趋于饱和。且长效剂型远未达销售瓶颈,仍有替代短效剂型的空间。短效G-CSF半衰期短,而长效产品在机体内具有较长的半衰期,一个化疗周期中只需给药1次即可维持药效,有效降低了用药频率,满足了患者的依从性需求。同时,其副作用较短效型有所改善。由此可见,长效G-CSF取代短效剂型的进程仍将继续。
政策及需求助力市场扩容
自1991年以来,只有G-CSF被批准用于治疗重度骨髓抑制。目前虽然国内只有3款长效G-CSF药物上市,但新入企业竞争者众多,双鹭药业、格兰百克等近十家企业都纷纷利用PEG这一目前最常用且简单易行的修饰技术来实现G-CSF的长效化;但即使应用G-CSF,部分化疗方案中仍有80%以上患者会发生4级白细胞减少症,并且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最低点通常发生在第6~8天,严重感染、发热、菌血症和死亡等临床不良后果仍然时有发生。该领域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居高不下且逐年升高的癌症治疗病例数将成为升白制剂市场发展的催化剂。从癌症治疗的化疗方案角度来说,化疗药最先杀伤的是白细胞,最先表现的症状是白细胞下降,这会使人体的免疫功能遭到破坏,极易发生感染,感染一旦发生会迅速发展,甚至导致死亡。故升白制剂在肿瘤治疗中有重要地位。
国家政策支持药品创新,驱动市场扩张。医保谈判对一些临床评价方面竞争力相对较弱的药品进行带量采购,将节约的医保费用腾换给纳入医保的创新药;同时,在MAH制度下,没有生产许可的研发企业可委托给其他多个企业代产,使得该研发企业将技术转化为稳定且体量大的收入,新药研发的积极性将被提高;另外,优先审评审批制度使得药物上市时间成本显著降低。企业将力图抓住政策支持下的创新窗口期,快速提高创新能力。
长效取代短效的进程将进一步推动升白制剂的市场扩容。对标美国Amgen公司G-CSF药物的全球市场变化历程,2017年长效剂型实现了短效剂型8.3倍的销售额,而我国还远未达到该比例,故长效G-CSF赛道正吸引众多企业加入,预计未来10年内我国将有超15个长效升白生物制剂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