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①:2020年5月,泰州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会同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广州某生产窝点样品进行快检。 潘舒供图

图②:“4·26”案件查获的违法原料及半成品、成品。 潘舒供图
□ 姜小鹏 陈伟
近年来,美丽经济化妆品产业发展迅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追求立竿见影效果的心理,将激素类、重金属和抗生素等有毒有害物质添加到化妆品中,以牺牲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代价,赚取不义之财。
保护人民健康是药品监管部门的工作目标,打假除恶是执法队伍的天职使命。在国家药监局组织的化妆品“线上净网线下清源”专项行动统一部署下,江苏省药监系统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出重拳、下猛药,严厉打击生产经营非法添加禁用物质化妆品、假冒化妆品等违法犯罪活动,成功查处“4·26”特大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化妆品案,摧毁了一个庞大的化妆品违法犯罪团伙。截至目前,已捣毁不合格化妆品生产、销售窝点7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8名,涉案金额上亿元,有力打击违法行为,彰显法律威严。
江苏多年来建立的“省局织网,市局撒网,县局拉网”一体联动、指挥到底的案件查办体系,以及行刑衔接、监检协作、数据共享三大平台机制在关键时刻发挥出积极作用。在本案查处过程中,各级稽查执法人员与公安机关通力配合,连续数月辗转各地,矢志清源,为最终实现全链条打击作出重大贡献,充分彰显了江苏药监稽查队伍的优良作风和使命担当。
群众举报牵出重大案件
2020年4月9日,兴化市市场监管局稽查大队药品科接到吴女士举报,称其在某美容院使用了美白类化妆品“雪肌精华霜”后,脸部大面积灼热疼痛,出现明显红肿。
吴女士表示:“使用‘雪肌精华霜’后,我脸上像被灼伤了,碰也不能碰,出门太阳晒到脸上都火辣辣地疼!”
“美白”“化妆品”“面部不适”“灼热疼痛”……这些敏感词让执法人员意识到这起投诉可能隐藏着化妆品质量案件。
案情上报到泰州市市场监管局,该局立即组织将涉案化妆品抽样送检,同时注意保密,稳住涉案人员,做好调解维权工作,并将相关线索通报公安机关。
经泰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涉案产品汞含量为3190mg/kg,超出《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规定的不得超过1mg/kg的限值3000多倍。泰州市市场监管局立即与公安机关成立联合专案组,对该案进行深入调查。经现场快检,10批化妆品中有4批检查结果呈阳性,后经国家精细化学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雪肌精华霜”“净颜透肌晚霜(抽色祛黄晚霜)”的汞含量超标,“雪肌精华液”“净颜透肌精华液(抽色祛黄精华液)”中检出氯倍他索丙酸酯,长期使用上述化学物质将对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永久性伤害。
面对违法添加物质含量如此之高的化妆品,执法人员和公安干警感到震惊和愤怒,他们心中都憋着一股劲,一定要将这伙丧心病狂的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三级联动不断扩大战果
泰州市市场监管局就案件情况向江苏省药监局进行了专题汇报,江苏省药监局立即启动行刑衔接、技术支撑、政企联合等多项办案辅助机制,联合省公安厅加强专案组力量,靠前指挥、多方调度,制定案件侦查方案,确保各方全力支持,有案必办、彻底查办。
2020年5月6日,专案组对涉案美容院开展突击检查,扣押涉案化妆品,同时检查涉案美容院“同仁御医专业祛斑祛痘盐城分公司”。在犯罪嫌疑人章某的两个无照营业窝点中,执法人员查获大量标示“同仁御医”的化妆品和票据。泰州市市场监管局第一时间向江苏省药监局报告阶段性战果。江苏省药监局当即确定省局挂帅、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办案方针,火速部署案情通报、行为定性、侦办方向、风险防控等工作。
专案组在江苏省药监局、省公安厅的指导下,立即奔赴涉案产品源头——广州市白云区某化妆品生产公司。办案人员搜查了该公司营业地点和库房,未发现涉案产品和相关原料,犯罪嫌疑人王某狡辩称公司已经好久不做化妆品生意。但是细心的执法人员还是在搜查中发现了几张遗漏的发货单据,并在王某手机中发现“抓紧时间搬仓库”“整理仓库并抓紧发货”的聊天记录。
原来,在吴女士投诉举报后,犯罪嫌疑人王某感到风声不对,为规避风险赶忙将仓库转移到某出租屋内,并指示下属销毁出货单和进出货记录。在房东配合下,办案人员打开出租屋房门,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原料和半成品、成品堆满数个房间,两名正在整理货品的工人看到办案人员后不知所措。屋内数十个塑料桶上标示着各种代号名称,但未见涉嫌非法添加的原料,工人支支吾吾不肯交代。
5月的广州潮湿闷热,为尽快取得突破,执法人员强忍仓库内的闷热和刺鼻味道,快速检测近百种物料。汗水湿透了大家的口罩、衣物,又慢慢结出白色的盐霜。“这种原料疑似糖皮质激素阳性!”“这批次产品疑似汞含量呈阳性!”……经过执法人员不懈努力,终于从现场筛选出数十桶涉嫌含有重金属汞和糖皮质激素的原料及数百瓶化妆品成品。随着涉嫌违法添加的原料和一箱箱成品被筛选出来,两名工人的情绪愈发焦躁,但仍狡辩这些都是正规产品和原料。办案人员现场对其进行了普法教育和政策宣讲,并告知他们王某等人已被依法传唤。最终,两名工人如实交代了转移仓库以及灌装违法产品的事实。
除恶务须肃清罪恶源头
在取得初步突破后,办案人员乘胜追击,锁定并抓获重要的原料供应中间人杨某。办案人员在杨某的窝点发现,9桶含汞的“晚霜”原料、3桶含糖皮质激素的“精华液”原料、30桶“戊酸倍他米松和硫酸新霉素乳膏”等非法添加原料堆满半个房间。
为尽快将犯罪嫌疑人捉拿归案,专案组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个多月内分赴江苏、广东、浙江、黑龙江、贵州多地调查,行程2万余公里。
随着王某、杨某等犯罪嫌疑人相继落网,一个隐匿多年的化妆品违法犯罪集团浮出水面。
经查,自2015年起,该团伙为谋取暴利,在美白、祛斑、祛痘类化妆品中肆意添加违禁物质,向全国20多个省份的上千家美容院及数以万计的消费者销售了标值金额过亿元的产品,案件涉及范围之广、涉案产品货值金额之大令人触目惊心。仅目前查出的氯化氨基汞原料交易就达15吨,是国内近年来查办的案值大、行为后果严重的化妆品违法犯罪案件之一。
本案涉及众多违法主体,违法行为隐蔽、持续时间长、牵涉区域广。涉案主体的组织形态呈现“链条化+网络化”特点,从半成品研配到成品分装、生产,再到销售、使用,违法主体呈链式紧密衔接;区域经销商遍布全国各地,辐射范围十分广泛。在以往查处的非法添加、假冒化妆品案件中,由于交易地点隐蔽,案件查办多集中在销售点及供应商环节,很难将生产链条上的多个环节全部打掉。“4·26”案件的查办做到“深度挖掘”案件线索,一举将原料、加工、供应、销售等环节违法行为“一网打尽”,有力震慑了犯罪分子,切实守护了公众用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