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对竹叶石膏汤相关研究情况作简短介绍,详情请见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经典名方100首研究精要》。
竹叶石膏汤
【出处】《伤寒论》(汉·张仲景)“伤寒解后, 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处方】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 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 粳米半斤。
【制法及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剂型】汤剂。
【同名方剂】竹叶石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竹叶石膏汤(《奇效良方》);竹叶石膏汤(《医方考》);竹叶石膏汤(《仁术便览》);竹叶石膏汤(《增订叶评伤暑全书》);竹叶石膏汤(《伤寒括要》);竹叶石膏汤(《诚书》卷六)等。
历史沿革
1.宋·太平惠民和剂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竹叶石膏汤
【组成】人参(去芦头)、甘草(炙)各二两,石膏一斤,半夏(汤洗七次)二两,麦门冬(去心)五两半。
【主治】治伤寒时气,表里俱虚,遍身发热,心胸烦闷;或得汗已解,内无津液,虚羸少气,胸中烦满,气逆欲吐,诸虚烦热。
【用法用量】上为粗末,入半夏令匀。每服三钱,水两盏,入青竹叶、生姜各五、六片,煎至一盏半,滤去滓,入粳米百余粒再煎,米熟去米,温服,不计时候。
2.明·方贤《奇效良方》,竹叶石膏汤
【组成】淡竹叶三十片,石膏三钱,麦门冬三钱,半夏一钱,人参一钱半,甘草一钱半。
【主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呕而渴。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粳米一撮,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3.明·吴昆《医方考》,竹叶石膏汤
【组成】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制)、粳米各半升,人参(去芦)三两,甘草(炙)一两。
【主治】伤寒瘥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
4.明·张洁《仁术便览》,竹叶石膏汤
【组成】石膏、淡竹叶、麦门冬、粳米(百余粒)、半夏、人参、甘草。阴虚甚者,加知母、黄柏、川芎、地黄;惊悸不宁、盗汗者,加酸枣仁、茯神;小便不利,加栀子。
【主治】治伤寒汗下后,表里俱虚,津液枯竭,余热不解,心烦不眠,或气逆欲吐,诸虚烦热。
【用法用量】上水一盅半煎。
5.明·张凤逵《增订叶评伤暑全书》,竹叶石膏汤
【组成】石膏(研)一两六钱,法半夏二钱五分,人参二钱,甘草(炙)二钱,麦门冬(去心)五钱五分,淡豆豉二钱,糯米一合。
【主治】治伏暑内外发热,烦躁大渴。
【用法用量】上咀,每服五钱,水一盅,入青竹叶、生姜各五片,煎服。
现代研究
1.药理作用
相关研究证实,竹叶石膏汤具有降血糖、调血脂、抗氧化、增强免疫和抗炎等作用。
2.制剂研究
通过薄层色谱法对竹叶石膏汤中人参药味进行定性鉴别,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竹叶石膏汤中人参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所建立的薄层方法中,竹叶石膏汤供试品与人参单煎、人参药材、人参对照药材及人参皂苷标品相同位置呈现相同斑点,证明复方中人参药材的存在。
3.临床应用
医学专家对急性乙醇中毒致心肌损伤、感染性心内膜炎、中风并呃逆、中晚期食管癌、反流性食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炎后期等,用竹叶石膏汤加减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竹叶石膏汤联合足量抗菌药治疗、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竹叶石膏汤联合放疗治疗、竹叶石膏汤加减联合兰索拉唑治疗、竹叶石膏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等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