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字号抑菌霜“益芙灵”违规添加激素,近日引爆舆情。专家撰文指出,网售婴儿湿疹相关化妆品中易添加氯倍他索丙酸酯等高效糖皮质激素,以达到迅速起效目的,这将严重损害婴幼儿健康。“益芙灵”事件再次提醒化妆品企业——

坚决向禁用物质说不!

2021-01-19   07●美业观潮   中国医药报  


□ 本报记者 蒋红瑜

1月8日,福建省漳州市卫健委网站发布通报称,有群众反映福建欧艾婴童健康护理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建欧艾)生产的“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以下简称“益芙灵”)涉嫌违法添加激素等问题。获知信息后,漳州市卫健委联合漳州市市场监管局迅速介入,立即组织人员前往涉事企业现场调查。“益芙灵”是否违法添加“激素”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1月17日,漳州市卫健委网站通报“益芙灵”事件调查最新结果:产品含激素,线索移送警方。

“益芙灵”被曝含激素

据了解,漳州市卫健委1月8日发布通报源于微博博主@老爸评测-魏老爸于1月7日发布的一条视频。该视频中,有家长称购买“嗳婴树”品牌(福建欧艾下属品牌)的“益芙灵”给孩子使用,一段时间后,孩子变成“大头娃娃”,且出现发育迟缓、多毛、脸肿大等现象。

随后,宝宝家长带着3个月大的宝宝去医院检查,可是并没有检查出什么问题。宝宝母亲表示,宝宝有两个月没有长身高,但每月都增重1.5公斤,而且额头还开始长又黑又密又长的汗毛。在确认宝宝身体没有问题后,医生建议给宝宝减少喂奶量、节食减肥。但是,一个月之后,宝宝的情况更为糟糕了,不仅发育迟缓,不会翻身,连脸蛋摸起来也硬得像块石头。

于是,一家人带着宝宝到另一家医院检查。该医院的医护人员表示,或许是因为宝宝涂抹了激素药膏才会出现上述症状。但宝宝并没有涂过什么药膏——这时宝宝的家人开始怀疑给宝宝涂抹过的一款由福建欧艾生产的“益芙灵”。在@老爸评测-魏老爸发布的视频中,宝宝母亲表示,抽血检查结果显示,宝宝并无异常。但医生告诉她,“益芙灵”应该有问题,不过他不能开这个证明,建议宝宝停用该产品。

视频中,@老爸评测-魏老爸表示,在接到宝宝父母的求助后,他在线上购买了“益芙灵”和福建欧艾生产的另一款“开心森林一抹舒宝宝皮肤抑菌霜”。同时,他还从宝宝父亲手里拿到“益芙灵”的样品。他将上述三个样品拿去检测,结果显示氯倍他索丙酸酯含量分别为30.6mg/ kg、31.1mg/kg、27.6mg/kg。

氯倍他索丙酸酯属于人工合成的高效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炎、抗瘙痒和毛细血管收缩作用,同时具有抑制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能有效渗透进皮肤角质层。长期使用含有糖皮质激素的化妆品可能导致面部皮肤出现黑斑、萎缩变薄等问题,还可能出现激素依赖性皮炎。

一位化妆品检验检测专家告诉记者,“益肤灵”是消字号产品,不属于化妆品,也不属于药监部门监管。但是氯倍他索丙酸酯属于禁用物质,不管是化妆品还是消字号产品都不得检出。

在采访中,一位市级食药检所副主任药师表示,氯倍他索丙酸酯别名为丙酸氯倍他索,药监部门也在积极打击化妆品中非法添加氯倍他索丙酸酯的行为。而作为一种药用物质,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也对其使用量作出详细规定。

记者还查询到,2020年5月25日,《日用化学品科学》杂志发表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董亚蕾、乔亚森等人共同署名的文章《网售婴幼儿湿疹相关产品中激素类药物的检测及调查分析》。文章提及,网络销售婴幼儿湿疹相关化妆品中易添加成分为氯倍他索丙酸酯和地索奈德。氯倍他索丙酸酯为高效糖皮质激素,作为局部外用药物能够达到迅速起效的目的。大剂量、长期盲目使用添加氯倍他索丙酸酯和地索奈德的护肤品,会造成婴幼儿摄入量较大,形成激素依赖性皮炎、毛囊炎等,甚至导致向心性肥胖、高血糖、低血钾等全身反应。

涉事产品火速下架

鉴于“益芙灵”事件发酵引发的舆论巨浪,漳州市卫健委火速介入调查。1月8日,漳州市卫健委在网站发布《关于欧艾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有关问题调查进展情况的通报》。

当时,通报显示,获知信息后,漳州市卫健委联合漳州市市场监管局迅速介入,立即组织人员前往涉事企业现场调查。漳州市卫健部门已责令该企业召回涉事产品,并对检查现场的留样样品、产品包装材料等进行取样留置,联系权威检测机构进一步检测。涉事企业已暂停生产,并通知经销商对所有涉事产品下架。

1月8日下午,记者在淘宝网搜索“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页面显示“没找到相关宝贝”;在京东购物、康德乐大药房、爱康多等网络平台上搜索“益芙灵”,均未找到相关产品。

随后,记者在企查查网站搜索“福建欧艾”。搜索页面显示,福建欧艾曾用名为福建欧艾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4月,法定代表人为张宗杰,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企业所属行业为医药制造业,经营范围包含:卫生用品[抗(抑)菌制剂(液体、膏剂、凝胶、粉剂)(净化)]的生产、销售;发用类、护肤类、香水类、美容修饰类化妆品的生产、销售;化妆品、日用品百货、第一类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的销售;中药饮片的研发、生产、销售。该公司目前的经营状态为存续(在营、开业、在册)。

1月8日,记者登录福建欧艾官网,发现“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仍在其产品介绍一栏。其介绍含有“健康”“自然”“安全”等字样。看完介绍后,记者拨打了企查查网站和福建欧艾官网显示的联系电话,均无人接听。在拨打电话2小时后,福建欧艾官网仅剩“欧艾首页”一个子栏目,其他“了解产品”等子栏目均已消失。

1月8日18点37分,公开信息显示,涉事企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自家产品没有问题,怀疑家长利用短视频平台炒作,并称已下架产品送检卫健委。涉事企业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不认可家属方送检的结果。同时,他表示,当事婴儿使用产品仅10天,前期用了市面上的其他软膏出现轻微过敏,质疑家长隐瞒并扭曲事实。“益肤灵”出厂前有内部检测,但无法涵盖权威机构才有资质进行检测的项目。

1月17日,事件真相逐渐清晰。漳州市卫健委网站发布《关于“欧艾抑菌霜”事件调查处置进展情况的通报》指出,经有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检测,已确认召回的涉事产品“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和“开心森林一抹舒宝宝皮肤抑菌霜”含有氯倍他索丙酸酯,企业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

对于消费者关心的给孩子挑选护肤品的注意事项,小儿外科医生裴洪岗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发文建议,不要买“消”字号产品,不要买“械”字号湿疹产品,不要买暗示能治病的妆字号产品等。

“益芙灵”事件舆情走势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食品药品舆情监测系统显示,1月7日,微博博主@老爸评测-魏老爸在多个网络平台发布视频,视频内容为福建漳州婴儿疑因涂抹“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变“大头娃娃”,引发网友关注。1月8日,涉事公司福建欧艾婴童健康护理用品有限公司回应产品不存在问题,质疑家长炒作。随后,漳州市卫健委通报召回涉事产品,并对事件展开调查。舆情进一步发酵,热度升至最高峰。1月9日,微博话题热度明显下降,舆情热度趋于平稳。1月17日,漳州市卫健委网站发布“益芙灵”事件调查结果:产品含激素,线索移送警方。消息一出,舆情再次出现波动。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