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9日,荣昌生物香港上市庆祝仪式现场。 荣昌生物提供
□ 玉见
11月9日,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荣昌生物”)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港交所18A新政出台后第25家IPO的生物科技企业,也是今年登陆港交所的第11家创新药企业。荣昌生物本次IPO发行定价为52.10港元/股,发行市值249.22亿港元,总募资额39.87亿港元,股份代号为HK9995。
作为一家即将进入商业化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荣昌生物致力于发现、开发和商业化有特色的创新生物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肿瘤和眼科疾病,其愿景是成为全球生物制药行业的领军企业。
总募资额39.87亿港元明星机构提前锁定近半
在股票正式发行之前,荣昌生物吸引了由19 家全球顶级投资机构组成的超豪华基石阵容,其中包括富达国际、贝莱德、奥博资本、高瓴资本、礼来亚洲基金、清池资本、Cormorant、加拿大皇家银行资管、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维梧资本、HudsonBay、Matthews、建峖实业投资、Octagon、中信产业基金、经纬中国、中国生物制药、易方达、新华资本,是港交所IPO企业中基石投资者最多的新股之一。
基石投资是指投资者按IPO发行价格承诺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基石投资者持有的股票一般具有6~12个月限售期,其投资能起到市场定心丸的作用。明星机构作为基石投资者认购相关股份,一般可以起到较好的背书作用。通常情况下,基石投资者一般为大型机构投资者、大型企业集团、知名富豪及所属企业,甚至还有各国主权基金。
据招股书披露,荣昌生物基石投资者在股票正式发行前按照发行价认购份额高达45%,其中有6个是荣昌生物原有股东。这些基石投资者承诺将不会在股票上市起6个月内出售其持有的股份。明星机构的提前锁定,既是对荣昌生物产品的认可,也与荣昌生物拥有亮眼的管理团队有关。荣昌生物管理团队在科研方面身经百战,无论是产品开发、商业化运作,还是中美药品申报上市方面,都拥有宝贵的经验。
——荣昌生物联合创始人、董事长王威东拥有丰富的制药领域创业、运营及管理经验。他于1993年创立烟台荣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从事传统中药开发、生产及销售的中国制药公司,旗下拥有肛泰等知名品牌。
——荣昌生物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房健民博士是著名科学家,不仅拥有超过20年的生物制药研究经验并获得40多项药物发明专利,还是为数不多的具有从新药发现到成功商业化经验的国内生物制药企业创始人。同时,他还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病变(湿性AMD)的生物药康柏西普分子结构的发明人和设计人。
——荣昌生物执行董事、首席医学官何如意博士是药品临床开发及全球药品监管制度领域的专家,曾在美国FDA等药品监管机构工作近20年,作为美国FDA临床审批官工作超过17年,在IND/NDA方面经验丰富。
——荣昌生物总裁傅道田博士拥有20多年的国际生物药研发、项目与人员管理,包括生产工艺设计和研发、分析平台建立、质量标准认定和国际申报领域工作经验。作为丽珠集团原副总裁、丽珠单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傅道田成功提交1个NDA并推动多个临床开发项目。此前,他还曾担任美国著名生物技术公司健赞的研发副总裁,负责临床阶段项目的CMC开发,并直接参与5种主要生物药的全球上市以及多个开发项目的临床开发。
两款新药进入收获期IPO加速产品开发
荣昌生物由荣昌制药和房健民于2008年共同发起创办,目前位列国内抗体偶联药物(ADC)开发企业“第一梯队”,其研发的维迪西妥单抗(RC48)是国内率先进入临床试验的ADC项目,已于今年8月向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提交上市申请并被纳入优先审评。
近三年,荣昌生物每年研发投入为2亿~4亿元。根据招股书,荣昌生物打造了独有的抗体和融合蛋白平台、抗体偶联药物平台和双功能抗体平台。基于这三大平台,荣昌生物开发了10余款候选药物,其中有5款处于临床开发阶段,主要是针对17种适应症进行的临床开发。此外,还有5款以上的候选药物已提交IND申请或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招股书显示,荣昌生物有3种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核心候选药物——泰它西普(RC18)、维迪西妥单抗(RC48)和RC28,正被分别开发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疾病、肿瘤和眼科疾病。其中,泰它西普(RC18)和维迪西妥单抗(RC48)已在中国及美国开展针对6种适应症的注册性临床试验,且已向国家药监局递交相关适应症的新药上市申请(NDA)。
泰它西普已于2019年10月向国家药监局递交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NDA,并于同年12月被纳入优先审评。维迪西妥单抗也已向国家药监局递交用于治疗胃癌(GC)的NDA,并被纳入优先审评。荣昌生物预计这两款药物将于2020年第四季度及2021年第二季度相继获批上市。
据招股书披露,荣昌生物此次IPO计划募资中一半资金将用于泰它西普、维迪西妥单抗、同类首创VEGF/FGF双靶点融合蛋白RC28等的临床开发及商业化,剩余资金则主要用于建设新生产设施以扩大产能等方面。
自2008年成立以来,荣昌生物一直致力于研发针对新的靶点、具有创新设计及突破性潜力的生物药,以应对全球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该公司已拥有全面一体化、端到端的药物开发能力,涵盖了所有关键生物药开发功能,包括发现、临床前药理学、工艺及质量开发、临床开发及符合全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的生产。
随着主要产品接近商业化阶段,荣昌生物将进一步拓展生产能力,以满足公司产品全球销售的需要。据招股书披露,荣昌生物已于2020年一季度开始建设新的生产设施,预计将于2021年前将细胞培养反应器产能扩大至36000升,2025年底前将产能提升到80000升。
手握国内首个获得FDA突破性疗法的ADC
ADC是荣昌生物重点布局开发的领域之一,该公司在ADC领域的首个立项可以追溯到8年前的维迪西妥单抗(RC48)项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0款ADC药物获批上市。国内仅批准2款ADC药物上市,分别是罗氏旗下的恩美曲妥珠单抗和武田旗下的维布妥昔单抗;有近30款ADC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进展最快的便是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RC48)。
近两年,全球ADC领域的热度也佐证了荣昌生物立项策略的前瞻性。自2019年6月以来,美国FDA已连续批准了5款ADC新药上市。近期ADC相关项目交易也极其火爆——今年9月13日,吉利德宣布以210亿美元收购Immunomedics,旨在获得后者Trop-2抗体偶联药Trodelvy;同月,默沙东与Seattle Genetics达成一项42亿美元的合作协议,斩获后者一款靶向锌离子转运蛋白LIV-1的ADC药物ladiratuzumab vedotin的共同开发和商业权利;而就在上个月,华东医药宣布以3亿美元从ImmunoGen获得一款first in class卵巢癌ADC药物大中华区权益。
荣昌生物已建成业界领先的端到端ADC平台,涵盖了新型ADC治疗药物的发现/优化、工艺开发、分析开发及生产。目前,荣昌生物正利用该平台开发4种ADC候选药物。除了维迪西妥单抗,还有RC88处于临床开发阶段,RC108(c-Met ADC)及RC118(靶点未知)已进入临床申报或即将申报阶段。
维迪西妥单抗包含人源化HER2抗体和毒素载荷一甲基澳瑞他汀E (MMAE),它们通过可被组织蛋白酶剪切的连接子彼此偶联,并具有优化的药物-抗体比率。在一项对HER2过表达(IHC2+或IHC3+)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GC)或胃食管结合部(GEJ)癌症的Ⅱ期注册性临床试验中,维迪西妥单抗实现IRC评估的确认ORR为24.4%,以及中位PFS为4.1个月、中位OS为7.6个月。
今年8月,荣昌生物向CDE递交维迪西妥单抗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有条件上市申请。9月21日,维迪西妥单抗还获得美国FDA突破性疗法认定,适应症为HER2表达的(IHC2+或IHC3+)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二线治疗,这是国内ADC药物领域第一个获此资格的产品。值得一提的是,维迪西妥单抗对传统HER2靶向治疗并不覆盖的HER2低表达乳腺癌、胃癌等肿瘤均有效,市场潜力巨大。
除了维迪西妥单抗,荣昌生物开发的泰它西普也是一个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中国原创新药,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治疗突破。与现有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单靶向药物不同,泰它西普率先采用BLyS/APRIL双靶向SLE疗法,在临床试验中已体现出优势,将开始在红斑狼疮药物市场发力。
2019年11月,国家药监局接受了泰它西普SLE适应症的NDA,并授予了优先审评资格,今年底有望获批并开展商业化。2020年1月,美国FDA批准泰它西普SLE适应症在美进行Ⅲ期临床试验,并授予快速通道资格。目前,泰它西普(RC18)还在进行类风湿性关节炎、视神经脊髓炎的中国Ⅲ期临床试验,其干燥综合征、IgA肾病、多发性硬化症和重症肌无力等适应症也在国内进行Ⅱ期临床试验,市场前景广阔。
另外,荣昌生物在眼科治疗领域也有潜力产品布局,包括拟用于数种眼科疾病的首创VEGFR/FGFR双靶标融合蛋白产品RC28,该品在研适应症包括湿性老年性黄斑病变(湿性AMD)、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