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东斌 国家化妆品检查员,天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监管处一级主任科员,2016年起从事化妆品监管工作。

详情阅读,请扫码查看“食事药闻”APP“我是检查员”专题。
□ 本报记者 张丹 实习记者 杨畦
12年药品检查经历、4年化妆品检查经历、国家药品GMP检查员、首批国家化妆品检查员……检查员身份贯穿于牛东斌的大部分工作生涯。
在牛东斌看来,不论是药品还是化妆品,都关乎百姓身体健康,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是检查员的使命所在。
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2004年,牛东斌入职天津市药监部门,从事药品监管工作。2006年,工作出色的他成为国家药品GMP检查员,之后的10年他一直专注于药品检查工作。2016年,牛东斌在负责药品检查的同时,担负起化妆品检查职责。
药监岗位10多年的工作经历,让牛东斌掌握了药品产品配方、生产工艺、质量管理、现场检查等全链条知识,为他尽快适应化妆品检查工作提供了帮助。2017年,牛东斌开始专职从事化妆品监管工作。他不仅延续了之前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还逐渐转换工作思路,根据化妆品行业特点,在检查中更多关注原料管理、禁限用物质使用和功效宣称等情况。
“化妆品领域为牟取利益,添加禁用成分、夸大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牛东斌回忆说,2018年,他参加国家药监部门组织的一次飞行检查,检查组到达现场后,看到企业生产车间的地面、墙面和设备上有明显污垢。随即,检查组要求企业出具生产设备的清洁记录,发现企业不但没有记录清洁信息,微生物检验室的门还全部敞开。牛东斌仔细查看了企业的批生产记录和原料库房,种种迹象表明,该企业有不按配方添加防腐剂的可能。
经过调查,企业承认,由于对生产环境控制措施有限,产品微生物含量容易超标,因此他们擅自增加了防腐剂用量。检查组当即要求企业停产整改,并将其涉嫌违法违规行为移交当地药监部门处理。
事后,牛东斌总结认为,正是因为当时仔细检查了原料库房,才能发现企业擅自增加防腐剂用量问题。这也给他日后的检查工作确定了原则:凡是涉及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检查时绝不能手软,一定要守住安全底线,严查到底。
2019年,经过系统培训、综合考评,牛东斌成为首批国家化妆品检查员。
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
“一名合格的检查员,在检查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牛东斌回忆道,2016年,他刚负责化妆品监管时,发现很多化妆品生产企业的批生产记录仅有两三页,检验记录仅有一两页,有些工序没有在记录中完整体现,检查员现场检查时无法追踪原始记录,给检查带来难度。
为解决这一问题,牛东斌与同事一起编制了“化妆品记录与放行模板”,发放给天津市化妆品生产企业,让企业按照模板完善批生产记录和检验记录,规范企业生产质量管理。
除此之外,牛东斌还坦言,在多年的化妆品检查中发现,化妆品原料管理也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难点之一。2019年,天津市药监局组织开展了化妆品原料管理调研,邀请原料供应商和生产企业座谈。交流中,企业反映供需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等问题,供应商认为只需提供检验报告,但生产企业认为原料成分复杂,只提供检验报告可能影响成品质量。多数化妆品生产企业规模小,购进的原料数量少,无法实现供应商现场审核。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天津市药监局充分发挥天津市日用化学品协会作用,指导协会起草《天津市化妆品原料供应商现场审核指南》和评分标准,针对化妆品行业普遍使用的化妆品原料开展供应商审核,促使供需双方信息对等,把好原料关,为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奠定基础。
牛东斌认为,检查员发现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监管部门的科学监管,帮助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是检查工作的重要价值所在。
多渠道了解行业发展需求
牛东斌告诉记者,化妆品生产企业现场检查时间紧、专业性强,检查员只有提前把握企业乃至全行业基本情况,才能在检查中找准重点和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据牛东斌介绍,天津市药监局每年年初都会组织调研,了解企业在产品种、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摸清全市化妆品生产企业基本情况。
通过参与调研,牛东斌把化妆品生产企业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优秀企业,质量管理良好;第二类是放心企业,产品质量有保障,企业员工愿意把产品推荐给家人和朋友使用;第三类是“化妆”企业,外表光鲜,内部管理较差,给监管人员造成假象;第四类是面临淘汰企业,环境脏乱差。对企业情况有了整体把握,便于监管部门确定检查重点,提高检查效率。
同时,牛东斌还通过新闻媒体、行业论坛、展览会等平台了解化妆品行业发展趋势。“只有掌握行业发展趋势,才能知道哪些产品销量大、哪些原料受热捧,有针对性地分析原料、产品、宣传中存在的风险点,确立监管重点和方向。”牛东斌举例说,某次展会上,不少化妆品厂商宣传“医美”“药妆”“中药提取”等概念,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成为监管重点。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给化妆品行业带来机遇和挑战。牛东斌说,他会带头学习宣贯新法规要求,牢记化妆品检查员的监管使命,用心守护公众用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