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痘又称痤疮、粉刺、暗疮、面疱等,是一种发生在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病变,主要由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阻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引起。目前,面对各种类型的祛痘产品,消费者该如何选择?“痘痘肌”又应怎样护理?
痘痘从何而来
青春痘的发病原因很多,内分泌失调是诱发青春痘的主要“元凶”。内分泌失调导致皮脂分泌过盛,皮脂无法排出从而阻塞毛囊,为青春痘的产生营造了先决条件。
毛囊角化异常也是诱发青春痘的原因之一。正常毛囊口上部的角质层较薄,易脱落,从而保证毛囊口畅通无阻,皮脂顺利流出。如果毛囊角化异常,则会导致角质层变厚不易脱落,来不及流出的皮脂就会堵塞在毛囊口,出现短暂性青春痘。
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疲劳、睡眠不足会造成新陈代谢失调,导致皮肤由健康状态下的弱酸性变成碱性,失去应有的杀菌作用,从而引发青春痘。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过饱饮食,摄入过多高糖、高油及海鲜类食品也会影响皮肤的排泄功能,导致青春痘产生。长期过量饮酒、吸烟也是诱使青春痘“驻足”和复发的慢性原因,破坏力不容忽视。
此外,化妆品使用不当也会引发青春痘。如油脂含量高的化妆品只适用于干性肌肤的保养,若用于油性肌肤,则会导致毛囊阻塞,使皮肤分泌的油脂难以排泄。某些药物,如含有溴化物或碘化物的药品会打破内分泌平衡,从而导致皮肤痤疮。季节变换、温度骤然升高时,皮脂腺分泌一时调节失灵,也会造成暂时性青春痘,如果处理得当,几天后便会消失。
青春痘影响容貌美观,而且其影响不限于发病期,痘痕还可能伴随终生。青春痘是一种皮肤病,针对不同的类型,医学上有不同的学名,也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一定要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祛痘。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自行用手挤青春痘或擅自使用市面上的祛痘类产品。
祛痘成分有哪些
水杨酸、乳酸、高岭土、三氯生、硫黄等都是化妆品常用的祛痘成分。
水杨酸具有软化角质和中等程度的角质剥脱作用,还有抑菌功效,但不能抑制皮脂腺分泌油脂。水杨酸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小,是祛痘类化妆品最常用的成分,最高允许使用浓度为2%。水杨酸也可用于外用药物中,但添加浓度比在化妆品中大得多。
乳酸的主要功效是帮助皮肤维持酸性环境,是常用的角质剥脱剂,有抗粉刺和轻微的抑菌作用。该成分在化妆品中的最高允许使用浓度为6%,医疗机构可以使用高浓度(10%~20%)乳酸产品作为角质剥脱剂。使用乳酸后一段时间内,皮肤会变得非常敏感,外出一定要注意防晒。
高岭土有吸油、控油作用,对皮脂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和水杨酸等其他功效成分配合使用。
三氯生是一种高效广谱抗菌剂,能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0余种微生物,而且还能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避免炎症反应加重和扩展,是一种良好的抗菌消炎剂。但该成分在化妆品中不能随意使用,可作为防腐剂添加在洗手皂、浴皂、沐浴液、非喷雾型除臭剂、遮瑕膏及指甲清洁剂等产品中,添加量限值是0.3%。
硫黄有角质剥脱、抗粉刺、抗菌等作用,还能有效抑制皮脂分泌。硫黄在化妆品中没有用量限制,但因为有特殊气味,且会导致皮肤干燥,因此在化妆品中较少使用或使用量较低。
“痘痘肌”护肤应注意什么
许多爱美的朋友,面部越是长痘就越想通过化妆来掩盖瑕疵,但这么做的结果往往导致情况恶化。“痘痘肌”应慎用化妆品,尽量避免使用过多护肤品和彩妆给皮肤带来过重负担。如果一定要化妆,建议化淡妆,而且不要使用油性化妆品,回家后尽早卸妆。如果青春痘长期不愈,建议停止使用所有化妆品。
“痘痘肌”使用化妆品应注意以下几点:
清洁
如果处于治疗阶段,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清洁。若症状比较严重,需使用皮肤清洁药水清洗患部。一般情况下可用中性皂及温水洗脸,油脂分泌旺盛的人群也可以用硫黄皂洗脸。洗脸时不要使用磨砂膏等洁面产品,这类产品会过度刺激皮肤表皮,恶化已发炎的皮肤状况,同时还会刺激皮脂分泌,加重症状。收敛类化妆水具有收缩毛孔的功效,会使原本已阻塞的毛孔变得更小。因此,面部长痘的人群应避免使用磨砂膏和收敛水。
合理用药
面部长痘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于患部涂用外用药,待药物完全吸收后再使用化妆品。用药和使用化妆品的时间间隔最好保持20~30分钟。如果处于治疗阶段,不建议使用专门的祛痘类产品,可以选择温和的、刺激性小的护肤产品。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具有控油、净脂功能的护肤品,该类护肤品既能控制皮脂腺分泌,还能吸收皮肤表面的油脂,将油脂转化分解,同时还具有收缩毛孔的功效,使油脂分泌量降低。
使用粉底产品
为达到遮瑕美化效果,可适度涂抹粉底,但要注意避免使用油溶性产品,以免青春痘症状恶化。目前,已有化妆品企业研发出适合油性皮肤使用的水粉霜,质地清爽,不仅不含油脂,还兼具散粉的功能,避免因再扑散粉而加剧皮肤的长痘情况。
(摘编自《科学护肤让你变得更美——专家教你挑选化妆品》 朱英、杨艳伟编著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延伸阅读
注意果酸的安全使用
果酸是一种吸湿性弱有机酸,因其最初是从苹果、葡萄、柠檬等水果中提取出来的,所以得名果酸。化妆品中常见的果酸包括乙醇酸、苹果酸、柠檬酸、乳酸、酒石酸、扁桃酸等,也有厂家在说明书中把它们直接称为苹果精华、葡萄精华等。
果酸可加速皮肤角质层细胞脱落,促进表皮细胞更新,使表面肌肤光滑、柔细。果酸很容易渗透进皮肤毛孔起到疏通和清洁作用,这一优点尤其适用于油性皮肤,也是其对痤疮具有明显治疗效果的原因所在。
果酸效果虽好,但对其安全性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很多报道称使用果酸产品后,皮肤出现起疱、烧伤等症状。此外,使用果酸后,皮肤会变得对紫外线更加敏感也是业内公认的。
研究表明,果酸能被皮肤吸收,pH值越低,吸收量越大。在给定的pH值条件下,果酸对皮肤的刺激作用随其浓度增加而增加;而在给定浓度条件下,果酸对皮肤的刺激作用随pH值的降低而增加。
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对果酸的使用有严格规定,要求果酸作为化妆品原料使用时,添加总量不得超过6%,同时产品的pH值不小于3.5。对于宣称使用果酸或果酸的使用量超过3%的产品,还要求在产品标签上明确标注“与防晒化妆品同时使用”的警示用语。
对酸过敏者,患有接触性皮炎、局部皮肤疱疹等疾病者,近期进行过放疗、皮肤磨削术者,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等特殊人群最好不要使用高浓度果酸产品。总之,果酸的使用一定要注意使用浓度和产品pH值,浓度越高、产品酸性越强,风险也越大,使用过程中要做好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