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CDMO】全球竞技,我国小分子药CDMO更具比较优势

2020-05-13   04●产经观察   中国医药报  

□ 陈竹 田加强

目前全球CDMO行业整体集中度较低,成本和人工优势驱动产能往亚太地区转移。

根据Frost·Sullivan所统计的2017年全球CDMO市场竞争格局数据可以看出,全球CDMO市场相对分散,TOP5企业的市场份额仅为9.9%,份额最高的Lonza市占率仅为3.4%。国内市场同样竞争激烈,IMS统计的2017年国内CDMO市场竞争格局数据中,TOP5CDMO企业的市场份额为25.8%,第一和第五的市占率差距只有3个百分点。

创新型中小药企一站式服务需求驱动行业集中度提升

创新型中小药企的全球研发占比不断提升,逐渐成为医药创新的“新势力”。而这类创新型中小药企更加依赖外包服务,在生物技术资本热潮下成为CDMO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创新型中小药企的外包需求属性,也和过去以大型药企为主的外包市场存在明显差异。大型药企主要是为了成本节省和产能的稳定性/灵活性,因此会考虑多个供应商以分散风险;而创新型中小药企的外包需求中工艺开发的属性更强,并且由于管理供应商的能力有限和追求研发效率,而更加青睐一站式服务。

因此,创新型中小药企外包需求占比的增加,和对于一站式服务的倾向,会带来CDMO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而在一站式服务的研发阶段,工程师和科学家技术团队是CDMO企业最重要的竞争要素,这也是中国CDMO公司参与全球

化竞争的优势之一。

供应优势和工程师红利促进中国CDMO市场份额逐年提升

无论是从化工产能分布所带来的原料供应优势,还是工程师红利的角度来看,中国相对欧美,CDMO优势很大。据Chemical Weekly(印度化工周刊)估计,生产环节占新药研发总成本的30%左右。在相对成本只有欧美CDMO企业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中国进行外包生产,这部分成本有望下降40%~60%,合计可减少总成本15%左右。

药明康德的招股书数据也显示,2016年和2011年相比,中国、印度等亚太地区国家在全球CDMO的市场份额明显上升。

我国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大分子药CDMO相对稀缺

根据EvaluatePharma的数据统计和预测,在全球药品销售额Top100产品中,生物药占比提升明显,从2010年的32%到2017的49%,2024年有望进一步提升到52%;全球生物药的整体销售额增速也明显快于传统药物。

相比小分子药物,生物药更有希望成为超级重磅品种,这也是各个药企大力投入生物药研发的另一个核心驱动力。根据EvaluatePharma的预测数据,2024年销售额超过百亿美元的4个品种中有3个是单抗,销售额排名TOP10的产品中有一半是生物药。

生物药在销售端的强劲表现,驱动了生物药研发投入和生物药外包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根据Frost·Sullivan和EvaluatePharma的数据统计和预测,全球近年来的生物药研发投入的增速,明显高于化学药研发投入增长的水平。而全球生物药CDMO市场的同比增速也在20%左右,远高于小分子药(10%左右)。

工艺开发和生产水平在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研发中具有关键性价值。小分子药物的研发过程方向性一般较差,由于特异性较弱,需要探索合适的靶点以及作用机制。而生物大分子药物一般特异性较强,靶点较为明确,研发的难点主要在于生物大分子药物结构较为复杂,且稳定性较差,生产制备存储的难度更高,产能瓶颈难以突破。

因此,生物大分子药物的产能及技术壁垒明显高于小分子,成熟掌握大分子药物工艺开发和生产能力的CDMO相对稀缺。这种稀缺性体现在全球的竞争格局上,表现为大分子CDMO行业集中度相对小分子明显更高,国内市场药明生物一枝独秀。这种稀缺性体现在全球大分子药的产能分布上,则表现为产品公司掌握了绝大多数产能,生物药CDMO企业现阶段更多的价值属性是产能的灵活调配,外包率可能会明显低于小分子药。

如果不区分CDMO和药企,2016年67%的大分子药产能掌握在产能规模前10的企业手上,以欧美企业为主。

欧美CDMO企业战略聚焦制剂和生物技术领域。从横向比较的数据上看,和国内CDMO企业相比,以Lonza为代表的全球性CDMO巨头的服务内容更加全面,成熟业务涵盖大小分子的原料药和制剂产品,产能规模优势明显,生产基地遍布全球,覆盖了全球主流的药企和生物技术企业客户,重点战略布局是制剂或生物技术领域。

国内小分子药CDMO业务比较优势明显

国内除了药明生物外,其他CDMO公司目前的核心收入,都来自于小分子药的API/中间体生产,相关的技术、产能管理体系和客户关系更加成熟;而大分子药或制剂业务则大多是刚刚开始,并不具备成熟的技术团队和很多成功的项目经验。因此,从短期到中期维度(2~3年),更具比较优势的国内小分子药CDMO将更明显获益于这一轮行业需求提升和全球产能转移。

长期来看,从客户需求属性和外包服务商供应能力属性进一步分析,国内小分子药CDMO业务的比较优势更加明显,单个中国企业在全球小分子药API/中间体CDMO细分领域的集中度有望达到10%以上。Pat heon作为全球制剂包装CDMO领域的龙头,2015~2016年在制剂包装开发和商业化阶段市场的市占率分别为9%和7%。相比药物API/中间体CDMO服务,制剂和包装有更强的在地化服务属性。因此,从客户需求的角度看,药物API/中间体CDMO龙头的市占率应该能高于制剂和包装CDMO。

而从原料供应链、工程师技术团队成熟度、客户认可度、成本的角度看,国内CDMO在小分子药API/中间体领域的比较优势更加明显。加上近年来生物技术公司需求占比增加,在这一细分领域,在中国很有希望诞生一家或几家全球市占率超过10%的龙头公司,潜在的收入体量超过20亿美元。 (作者单位:中信证券)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