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沃森生物副董事长黄镇(右二)与同事探讨生产工艺。

图为沃森生物肺炎疫苗车间1号生产线。
□ 本报记者 落楠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全面加入战“疫”,在捐款捐物的同时坚持研发与生产,供应市场急需的多种疫苗产品。
“抗击疫情固然是当前的全球焦点,但是其他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同样不能放松。”沃森生物董事长李云春介绍,沃森生物在严格遵照各项防疫措施并加强员工防护的前提下,自2020年1月起坚持生产,截至3月底共生产1250万剂次,向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递交了12次批签发。
对于新冠病毒疫苗研发,沃森生物副董事长、玉溪沃森生物董事长黄镇认为:“研发的难点在于当前对新冠病毒的传染病学研究还不够深入,不确定到底哪种疫苗技术路径最好。”他表示,目前沃森生物已开始根据自身技术储备和专业判断,从多个路径开展新冠病毒疫苗研发。
值得一提的是,3月30日,沃森生物最新获批的、我国首个国产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PCV)沃安欣获得批签发,即将开始供应市场。
沃安欣由玉溪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申报,是全球第二个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其研发历经14年。该疫苗成功实现“国产化”,有助于缓解国内该类疫苗供应不足的现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疫苗行业蓬勃向上的面貌。
砥砺奋进十余载
肺炎球菌疾病是全球疫苗可预防疾病中死亡人数和死亡占比最高的疾病,是5岁以下儿童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将儿童肺炎球菌疾病列为需高度优先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并推荐使用13价肺炎结合疫苗进行接种。
我国每年新生儿数量逾千万,对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需求巨大,但全球只有一家企业能供应该产品,且该产品在我国的供应量相对不足,其可及性有待提升。
2005年,沃森生物立项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项目,最初的设计是研发7价疫苗,但调研发现,5型、19A型肺炎球菌是亚洲主要的肺炎球菌流行群,考虑到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于是调整战略,决定攻关13价疫苗。
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对研发和生产技术要求非常高。作为沃森生物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项目的负责人,黄镇备感压力,但他始终抱有必胜信念。
黄镇表示,近年来,蛋白纯化、组织培养和多糖蛋白偶联等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技术保障。
从企业层面看,沃森生物的创始团队和主要的疫苗研发专家技术积淀深厚。黄镇长期从事病毒和细菌性疫苗的研发工作,经常受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李凤祥老师的指导,在原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工作期间,曾得到著名疫苗学家John B. Robbins的指导。李云春师从曹逸云、董德祥教授,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工作。
沃森生物将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研发视为“1号工程”,企业所有资源均向该项目倾斜,组建了百余人规模的研发团队。汇智聚力,沃森生物踏上了一条“拓荒”之路。
“沃安欣”源于处处匠心
沃安欣主要用于6周龄至5岁(6周岁生日前)婴幼儿和儿童,预防由1型、3型等13种血清型肺炎球菌引起的侵袭性疾病,对中国5岁以下儿童肺炎球菌相关疾病中侵袭性菌株的血清型覆盖接近90%。
“沃森生物是怀着一颗匠心来打造这个产品的。”黄镇介绍,每一剂沃安欣需要1780步以上的工艺制作流程和超过880次的检测,全面达到《中国药典》要求,比《欧洲药典》要求多十几个质控项目。各型多糖杂质含量远低于5%的国际标准,保证疫苗中多糖的抗原性,且辅料成分不含聚山梨醇酯80和琥珀酸,减少了不良反应风险。为了确保预防接种效果,沃安欣13个血清型多糖含量依价而有所不同,且全部通过临床评价。
黄镇告诉记者,沃森生物采取了创新工艺和技术,在立项之初,就结合专利分析,选取完全不同的载体蛋白和工艺技术路线进行开发。
在研发过程中,沃森生物全部使用破伤风类毒素(TT)作为载体蛋白。黄镇解释,这虽然增加了研发的难度,但破伤风类毒素载体蛋白的独特优势在于没有产量限制,一旦研发成功,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产能限制便能得到突破。同时,为了追求更高的质量,沃森TT载体蛋白内毒素质量标准比《欧洲药典》严格100倍。
国内此前已上市的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尚无应用于中国6月龄以上婴幼儿相应免疫程序的临床试验数据,3剂次基础免疫必须在婴幼儿小于等于6月龄时完成接种,否则后续的加强免疫剂次也不能接种。为了提供有更长接种窗口期的产品,沃森生物在沃安欣的临床研究中纳入2000多名受试者,提供了中国2月龄(最小6周龄)~5岁儿童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接种的完整循证数据,填补了空白。
记者了解到,沃安欣的年产能设计为3000万剂。“这将极大地缓解国内此类疫苗供应不足现状,让更多儿童远离肺炎球菌疾病的威胁。”李云春说。
持续攻坚克难
在2019年的最后一天,沃森生物收到了沃安欣获批的好消息,这也给企业2020年的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我们特别感谢国家药监局等部门对创新药的支持。”李云春多次讲了这句话。在他看来,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在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进程中,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重视质量、鼓励创新的政策,疫苗企业获得了创新红利,沃森生物正是受益者之一。
他也认为,沃安欣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计划“2012年蛋白类生物药和疫苗发展专项”等多个项目的科技成果的整合,其成功得益于国家对生物制品创新研发的长期支持。
黄镇告诉记者,在沃安欣被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纳入优先审评后,药审中心对企业提出了严格的标准要求,也给予了很多技术上的指导和帮助,其专业严谨的工作作风令他印象深刻。
李云春坦言,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企业,创新是沃森生物的必然选择,而沃安欣的成功让企业看到了创新的前景,企业持续创新的劲头更足了。他明确表示,沃森生物的视野并不局限于国内。他说:“我们10年前就开始进行国际战略布局,且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沃安欣获批,沃森生物的国际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
正值《疫苗管理法》施行伊始,李云春表达了他对国产疫苗的信心。在他看来,《疫苗管理法》大力鼓励创新,同时允许疫苗产品出口,高性价比、有竞争力的中国疫苗将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疫苗企业行稳致远,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跨越将会更快到来。
“上世纪90年代,一些国际同行认为中国的疫苗产品标准低、技术差、产品少,这刺激了我们这些青年人出来创业。”李云春回忆,如今,在中国“疫苗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疫苗越来越受到国际认可、赢得国际同行的重视,中国疫苗行业走向世界,迎来了一片崭新天地。
“我们将瞄准高端产品,向标杆企业学习,持续投入创新研发。”李云春告诉记者,沃森生物已有在研的新疫苗管线产品,以后,沃森生物将放眼全球,寻找创新研发思路、寻求广泛的技术合作,在疫苗领域持续深耕,为中国疫苗行业的发展、为卫生防疫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