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师必知】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出血性脑血管病

2019-12-20   04●药师在线   中国医药报  

脑血管疾病按脑的病理改变可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后者包括脑出血(int racer ebr al hemor r hage ICH)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 hage SAH)。

脑出血

脑出血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也称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的发病率为60~80/(10万人·年),在西方国家约占卒中的10%~15%,在我国可占到20%~30%。脑出血急性期病死率可达30%~40%,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高的。脑出血中,大脑半球出血约占80%,脑干和小脑出血约占20%。

常见病因 高血压、脑动静脉畸形、动脉瘤、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脑淀粉样血管病、梗死后出血、抗凝或溶栓治疗、烟雾病、瘤卒中等。诱因可有剧烈的运动或情绪波动、用力排便、饱餐、饮酒等。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冬春季多发,表现为突发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常有头痛、呕吐,可伴血压增高、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临床表现的轻重取决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老年患者发生脑出血的一个常见原因是脑淀粉样血管病,表现为皮质、皮质下、脑叶瘀点状出血灶,出血常具反复性和多发性。

检查 头颅CT检查是最有效、最迅速的诊断方法;头颅MRI能较好地鉴别脑卒中,发现动静脉畸形、动脉瘤;脑血管造影可显示脑血管的位置、形态及分布等,并能发现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及烟雾病等出血原因;没有条件或不能进行CT扫描者,可进行腰穿检查协助诊断脑出血。对于脑出血量多或脑疝早期,腰穿应慎重,以免

诱发脑疝。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指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常见病因 颅内动脉瘤(50%~85%),其次为脑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也可见于动脉炎、烟雾病、结缔组织病、血液病、颅内肿瘤以及抗凝治疗并发症等。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过量饮酒等;诱因为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用力排便、咳嗽、饮酒等。

临床表现 主要取决于出血量、积血部位、脑脊液循环受损程度。多在激动或用力等情况下急骤发病。主要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持续不能缓解或进行性加重; 多伴有恶心、呕吐;可有短暂意识障碍及烦躁、谵妄等精神症状,少数出现癫痫发作。主要并发症包括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

检查 头颅CT检查为首选方法,动态CT检查有助于了解出血的吸收情况。如出血量少或距起病时间较长,CT检查可无阳性发现;临床可疑诊断时需要行腰穿检查;脑血管影像学检查,如DSA、CTA和MRA,有助于发现颅内血管异常,其中DSA是确诊颅内动脉瘤最有价值的方法;经颅多普勒超声动态检测颅内主要动脉流速,可及时发现脑血管痉挛并评估其痉挛程度。

治疗

内科治疗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脑出血一般应卧床2~4周,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绝对卧床4~6周,避免情绪激动及血压升高。保持气道通畅。有意识障碍、缺氧现象的患者应予吸氧。过度烦躁不安的患者可适量用镇静药,便秘者可选用缓泻剂。加强口腔护理,及时吸痰,昏迷患者可酌情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严密注意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呼吸等改变,有条件时应对昏迷患者进行监护等。

降低颅内压 首先以高渗脱水药为主,如甘露醇或甘油果糖、甘油氯化钠等,注意尿量、血钾及心肾功能。

控制血压 脑出血时不宜急于降血压,应先降颅内压,再根据血压情况决定是否进行降血压治疗。当血压≥200mmHg/110mmHg时,在降颅压的同时可慎重平稳地降血压治疗,使血压维持在略高于发病前水平或180mmHg/105mmHg左右;血压降低幅度不宜过大。当收缩压<165mmHg或舒张压<95mmHg时,不需降血压治疗。血压过低者应予升压治疗,以保持脑灌注压。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去除疼痛等诱因后,如果收缩压>180mmHg,可在血压监测下使血压下降,保持收缩压在160mmHg以下,可降低再出血风险。

防治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宜早期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必要时可静脉使用,应注意其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同时注意维持正常血容量、避免过度脱水。

亚低温治疗 初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认为越早应用越好,有条件者可试用。

康复治疗 早期将患肢置于功能位,危险期过后应及早进行肢体功能康复治疗。如有语言障碍及认知心理障碍,应进行对应的康复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主要是尽快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挽救生命;其次是尽可能早期减少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降低致残率。手术指征、方法及时机尚无定论。

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休息与活动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定期翻身,防止压疮;翻身时注意保护头部,动作轻稳,以免加重出血,抬高床头15~30度,以减少脑部血流量,减轻脑水肿;要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保证患者安静休息,严格控制探视人员。

饮食指导 有昏迷、吞咽困难患者予鼻饲流食;尚能进食者吃流食或半流食,喂食不宜过多过急;抬高床头,病情平稳后可进普通饮食,保证充足水量和补充膳食纤维,防止大便干燥。

避免诱因 情绪激动、兴奋,排便用力,天气剧变时发病较多,应积极控制高血压。坚持服药、劳逸结合、戒烟忌酒等。

康复指导 病情平稳后,锻炼越早疗效越好。先做被动运动,防止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待瘫痪肢体肌力恢复后再进行主动运动。进入恢复期要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各项功能锻炼,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语言、思维训练,以达到最佳康复效果。

出院指导 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二便通畅。饮食清淡、戒烟忌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休息,适量运动,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定期复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坚持长期服药并定期监测血压、血糖,了解血压情况以防止再出血,如有不适,及时就诊。【摘编自《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七版·2019)》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