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食同源”有讲究

2019-10-24   08●健康人文   中国医药报  

□ 梁爱华

中国的老百姓对“药食同源”这个词并不陌生。很多人认为“药食同源”的东西都是安全的,怎么吃都不会产生毒性,因为“药食同源”意味着“既是药品也是食品”,食品怎么会有毒呢?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哪些品种既是药品也是食品: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据《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

上面这个名单一共有87种物品,并从2002年一直沿用至今。除了以上名单中的87种“药食同源”品种之外,2014年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新增15个品种,包括人参、山银花、芫荽、玫瑰花、松花粉(2种)、粉葛、布渣叶、夏枯草、当归、山奈、西红花、草果、姜黄、荜茇。征求意见的15个品种中,有的已经被我国批准为新资源食品,如原卫生部2004年第17号公告批准松花粉为新资源食品;2010年第3号公告允许夏枯草、布渣叶作为凉茶饮料原料使用;2012年第17号公告批准人参(人工种植)为新资源食品。另外,有多个品种在我国或其他国家被当成香辛料使用,如当归在美国、欧盟以及日本等均作为香辛料。我国国家标准GB/T 12729.1-2008把山奈、西红花、草果、姜黄、荜茇列入《香辛料和调味品名称》。

相信很多人对上面名单内的不少品种都很熟悉,也可能或多或少地吃过,有的是当药吃的,有的是当普通食品吃的。就拿人参、当归来说,有不少人用人参、当归炖鸡汤,当归那浓浓的特有香味、人参那浓厚的参味,只要吃过一次就会记忆深刻。也有些人为了强身健体,平常会用人参片泡水喝或者含服人参片。而作为香料的品种想必大家更熟悉了,八角、茴香、花椒、胡椒、肉桂、肉豆蔻等都是中国人烹饪必不可少的调味料,它们具有很好的去腥除臊效果,并可产生浓郁的香味,刺激人的味蕾,激发人的食欲,在卤制菜肴中应用极广。

是药品就有药性

一般情况下,“药食同源”的品种在食用方法和用量恰当的情况下不会造成明显的毒性或不良反应。但是,如果不恰当地长期、大量食用,就有可能造成不良反应。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是药就有酸、咸、甘、苦、辛之五味,又有寒、热、温、凉之四气,因而有不同的偏性,中医学用的正是他们的偏性,以偏纠偏,来纠正机体的功能失衡。中医的基本治疗法则是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温者清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也就是说,温性病或热证一般用寒凉性的药,例如,由于人体受到热邪侵袭或阳气亢盛而出现身热烦躁、面目红赤、咽燥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洪数或弦数等表现的,属于热证,需要用偏寒凉之品,如金银花、栀子、桑叶、菊花、鱼腥草等。而寒证要用温热性的药,例如,外界寒邪侵袭肌表或直中脏腑而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鼻塞、咳嗽、喘息、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脘腹胀痛、肢冷神靡、呕吐、泄泻等外寒;或由于机体阳虚阴盛而出现恶寒喜暖、面色苍白、肢冷蜷卧、口淡不渴、脘腹等部位冷痛,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或沉细等里寒证,宜用温热之品,如人参、当归、龙眼、干姜、肉桂、肉豆蔻、八角茴香、苦杏仁、草豆蔻、花椒等。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常常自以为体质虚弱,需要用滋补品补一补,但是滋补品很多,究竟该怎么选,还需要分清楚体质属于哪种虚证。中医把虚证分为多种,基本证型有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有的人会兼有两种或以上,如气血双虚、阴阳两虚、气阴两虚证等。“药食同源”品种中具有滋补性能的很多,例如人参、甘草有补气功效;大枣、龙眼可补血益气;阿胶、桑椹可补血滋阴;赤小豆有补血健脾之功效;枸杞可滋补肝肾等。

总的来说,“药食同源”品种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的体质作出选择,如果不辨清体质盲目使用,不仅起不到保健作用,反而可能造成不良影响。例如,肠易激综合征的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型,如果使用金银花、栀子等寒凉药,会使腹泻、腹痛等症状加重;而急性细菌性扁桃体炎呈实热证,如果用人参会导致病情加重。

注意用量和时间

如果长期、大量食用“药食同源”品种,有可能造成机体功能失衡甚至脏器损伤,对健康造成危害。以人参为例,很多老百姓都知道,人参是很好的滋补品,人们常常将人参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然而,人参是不能随便吃的,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体质,还要特别注意食用量和间隔时间长短。在临床上关于人参的不良反应报道为数不少。长期或者大量食用人参可导致“人参滥用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兴奋、高血压、头晕、失眠、神经过敏、欣快感、皮疹、腹泻、食欲减退等。有的人还会出现水肿、视物模糊等。阴虚体质及发热、感染、高血压等患者不宜食用人参。另外,舌苔黄厚、大便秘结者也不宜食用人参。再比如甘草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的作用,被认为可以解百草毒。虽然甘草药性平和,但如果大量长期使用,可能造成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出现全身乏力、四肢麻木、头痛、胸闷、血压升高、水肿、腹胀,严重者可出现肌无力、心律失常、呼吸困难、低血钾等。

有的“药食同源”品种还有一定毒性,例如苦杏仁和白果均含有一定量的氢氰酸,一次性食用过多,可能导致呼吸抑制,甚至中毒死亡。花椒含有花椒毒素,又名8-甲氧基补骨脂素,具有很强的光敏性,有日光性皮炎的人食用花椒后,使皮炎在被日光照射后可能加重。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花椒毒素伴紫外线A辐射列为一级致癌物,在使用含有花椒的食品或药品后如果过多地晒太阳,可能会增加皮肤癌风险。麻辣烫是一种广受老百姓欢迎的食品,然而,麻辣烫中使用了大量的花椒,所含的花椒毒素也比其他食品多很多;另外,麻辣烫中的辣椒对胃肠刺激大,甚至可能造成胃溃疡和出血,再加上吃的时候又常常伴有热刺激,可能导致慢性胃炎、溃疡、胃痛,长期食用反复刺激胃肠可造成慢性萎缩性胃炎,还有可能增加患肿瘤的风险。

同用时注意搭配

中药常常是配伍使用的,“药食同源”品种的使用也应如此,各种凉茶、保健茶、滋补保健品等常常采用多种药食同源原料加工而成。中药配伍得当,有利于提高功效或相互制约可能的副作用;配伍不当,有可能使各自的功效相互抵消,或者产生毒副作用。例如,古代有“人参恶莱菔子”之说,说的是莱菔子与人参同服可能会降低人参的效果。尽管目前对此观点尚有争议,但能说明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药品配伍不当可能降低原有治疗效果。如果多种苦寒品如金银花、栀子、鱼腥草、马齿苋等配在一起长期食用,容易损伤脾胃,引起胃肠功能失调或胃肠炎、腹泻等。多种温热品如人参、龙眼、肉豆蔻、肉桂、花椒等配在一起长期食用,容易内热伤津,引起燥热内结、齿痛龈肿、口苦咽干、大便秘结等症。苦杏仁和白果具有一定毒性,中医对苦杏仁和白果用量都有一定限制,以避免过量中毒。如果将它们配伍使用,又没有适当减量,则可能导致氢氰酸总的摄入量增加,从而增加中毒风险。

有些品种如山楂、黑枣等含有大量的鞣质,空腹食用,尤其是食用量比较大的时候,在胃酸的作用下,鞣质与蛋白质会结合成不易溶于水的物质,并与果胶以及胃内残留食物纤维黏合,沉积在胃内,形成胃结石,导致胃胀痛、胃炎、胃溃疡、出血甚至胃穿孔等。花椒具有强烈的刺激性,空腹吃对胃肠黏膜的刺激会更强。

综上,“药食同源”品种需注意合理使用,用之不当也会影响健康。(作者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摘编自:梁爱华.“药食同源”有讲究. [J].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18.4(171):83-86]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